首页 健康 我们治疗的是病人,而不只是病——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李国东

我们治疗的是病人,而不只是病——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李国东

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播出了纪录片——《站起来》,3000多个病人组建了几个“病友群”,他们载歌载舞、其乐融融,相互交流病情、传授康复经验。而“病友群”的…

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播出了纪录片——《站起来》,3000多个病人组建了几个“病友群”,他们载歌载舞、其乐融融,相互交流病情、传授康复经验。而“病友群”的灵魂人物便是让他们站起来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李国东。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李国东

我们治疗的是病人,而不只是病

膝关节手术后的病人,康复极其重要。早在2012年,李国东就把病人导入微信,从开始的四五十个人,发展到如今的5000余人,从一个微信群增加至十余个微信群,“做完手术后不能不管了,随访很重要”,他深知一些病痛的成因与日常习惯、运动方式、情绪环境息息相关。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升,看诊、手术都只是极短暂的治疗手段,纠正和改善才是伴随正常状态下人们的日常。除了正常出诊,他花费大量时间为患者答疑解惑。在短视频还没有兴起时,线下的病友会,让这些重新站起来、跑起来、跳起来的患者们,交流康复心得,在有着相似经历的病患身上,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康复理念,也能感受到来自“大家庭”的温暖。一天忙碌的手术结束之后,雷打不动的“病例连续剧”都要准时上线,为患者提供详尽的解读和康复建议。如今,他的治疗康复案例小视频已高达460集,粉丝数近10万。一个个生动案例既让病友们有了交流的园地,也让一些仍在犹豫治疗方案的患者,了解到治愈的可能性和康复的快乐。

他永远记得导师的话,“我们治疗的是病人,而不只是病”。在2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他越发体会到,医生不只“看病”那么简单。某年8月19日医师节时,他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当我以一个单纯的人,接触另一个身患疾病的人时,我们遇见的不仅是人的病,更是这个人,也是人的眼泪,人的微笑,人的故事。”看到“病”后面的“人”,才是更贴心、更有效的治愈。

作为一名军人,部队的学习工作经历,也极大地塑造了他的责任心,他认为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目标,其次要有毅力,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敢于为工作、对同事、对病人、对社会担责。

一位来自黑河市逊克县大骨节病区的老年妇女,身材矮小,只有约1.4米高,两条腿极度畸形。李国东便决定填充纠正力度很强的股骨假体,但在手术过程中才发现由于器械公司制做的假体比预先测量的要粗一些,而病人骨髓腔比较细,“我只能把病人骨头劈开插进去,再用钢缆绑起来”,虽然凭借经验临危不乱地顺利完成了手术,但他明白此次手术并不完美,“我所有的病人做完关节手术后第二天都能下地,唯独她休养了一段时间才能下地。”每次想到这个病人,李国东总是自责。但他在与患者家属沟通之后,反而换来了病患的理解与信任,“她儿子跟我说‘李医生,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我母亲的另一条腿’”。痛定思痛后,他决心寻找更靠谱的公司团队重新订做股骨假体,改版十余次,终于成型。反复推演详细的手术方案,最终补齐病人缺损部位,让腿骨更结实,第二天病人便能下地了。几年来,那是李国东唯一一次中场休息的手术,做完膝关节手术后趁团队给患者的腿消毒时他稍作休息,紧接着又用了近4个小时才完成手术。直到现在李国东还记得这位患者在手术准备时,看到自己就哭了,或许她是因为自己多年的病痛被理解、或许是对治愈的期盼,百感交集下而落泪,这让李国东的责任感与救治决心更坚定了,“必须做到完美”。

“哪怕做任何细小的事情,都要有责任心,若没有,最后一定是要栽跟头的”。正是怀揣着这份行医的责任感,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着一台台手术,也履行着作为一名医生的社会责任。

李国东主任在手术中

2016年,对口支援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时,李国东带领团队把当地积攒的疑难杂症病人全部问诊完毕,短时间内做了100多台手术,为当地病患的康复做出了重大贡献。因医术精湛、仁心仁德,受到当地百姓的一致称赞,甚至走到大街上都有人认出这是上海来的李医生。后来他荣获云南省临沧市医疗事业特殊贡献奖、沪滇对口帮扶特别贡献奖、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荣誉市民”称号。

父母领进门,学医天命人

其实,成为一名医生,并非李国东少年时的梦想。

1996年,李国东以优异成绩考入第二军医大学,也从天津走进了上海。

谈及学医初衷,他笑着说,“那是父母的愿望,觉得既能当兵又能学医,所以就帮我报了第二军医大学。”对于自己是不是“学医”的材料,李国东也并不确定,只是在学习过程中尽力做到完美,追求学术上的极致贯穿了他的经历。本科快毕业时,他偶然间观摩了人生中第一台手术——缩乳术。巨大的乳房在整形医生的巧手下变成了一对非常漂亮的乳房,甚至连埋线都完全看不见,整形医术的巨大魅力瞬间击中了彼时年轻学员李国东的心。“我当时一门心思要考整形方向的研究生。”为了自己的整形梦,他铆足劲儿地学习,可天不遂人愿,不服从分配、导师不招生种种因素,让他最终与整形专业失之交臂。“我实在没办法,不想放弃好不容易考到的高分与第一名的位次。”他回忆道,最后在老师的建议下选择了骨科方向,师从我国著名的骨科医师蔡郑东先生。在蔡先生耐心指导下改变了“骨科医生干的就是泥瓦匠、木匠的粗笨活儿的初始印象”。得益于导师的耐心教导,他开始接受了被骨科“选中”,正视自己的专业。从此便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之姿打开了属于自己的骨科世界。

从2007年开始,正读博士生的李国东便被导师送往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附属医院进修人工关节置换技术,随后几年连续前往德国、香港、韩国、新加坡、比利时等著名医院进修学习……期间把一项又一项新技术、新理念带入国内实践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治疗奇迹。

李国东主任在国外医院进修

以极致的反弹力在逆境中成长

初见李国东,40多岁的年纪,身材修长、干净利落、精神饱满、脸上常常挂着笑容。他身上的标签随便拎出一个都会让人艳羡,“银蛇奖”得主、上海市“启明星人才”和“曙光学者”、上海市卫健委卫生健康学科带头人、同济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山西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年手术量2000余台,年仅35岁就被同济大学破格聘任为博导,迄今培养了10余名博士生……

谈及外人眼中“一路开挂”的经历,唯自己知道求学之路的坎坷、初露锋芒时的被打击,他认为这份事业并非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更多时候需要“面对现实,触底反弹”。在海外进修时,面对外国医生的不信任、以及自我施加的巨大压力,他放弃业余时间,充耳不闻窗外事,“我很喜欢音乐、追剧,但这些都要为专业让步”,他坦言,“没有牺牲哪有所得,只能不断努力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创造足够大的天地,才能为更多的人创造机会。”他说自己很崇拜上古传说中的“不死鸟”,无论陷入多少次绝境都能浴火重生,变得更加强大,他说,“现实生活中我要做一个这样的人,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都要重新爬起来再做,相信自己还有潜力,最后就真的能把潜力发挥出来。”

十五年间,李国东做了3万多台手术。他信奉吸引力法则,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跟随者。如今科室19名医生与他“并肩作战”协力共事,做他的学生或是同事也被要求“要像个实心轮胎一样,压不垮、捶不扁,永远都能弹起来。”诚如是,真正的优秀不是别人逼出来的,而是和自己死磕。

李国东主任与他的团队

“极致精细是我的人生态度”

上大学之后就一直生活在上海,他认为自己和上海这座南方都市的气韵十分契合,“我喜欢上海的精细底色,极致精细也是我的人生态度”。

一学习到新技术,他便会在此基础上改良创新,比如把关节置换升级为微创下的关节手术。早在2007年,导师蔡郑东送他去加拿大进修时便殷殷叮嘱“不求学到高精尖技术,一定要把术后管理理念学会。”他牢记导师嘱托,回国后不仅仅带来新技术,还在国外康复理念的基础上,组建了具备多学科特色的病人术后疼痛管理团队,由骨科牵头,联合麻醉科、外科、康复科、护理师等,为病人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阶段保驾护航。

一个从江西慕名而来的病人,过年期间因车祸导致粉碎性骨折,且创面沾满油漆、粉尘等,经多家医院诊断需要截肢。但病人仅45岁,上有老下有小,不愿意截肢。李国东全面诊断病人病情后,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虽然只剩一截骨头游离,但皮肉还在,神经还在,我觉得就需要去创造它。”整整两天时间,李国东都在思考怎么用手术“创造”病人的腿!第一步先检查病人大腿骨折处,抽掉骨髓,完成伤面清创,把沾染的油漆、粉尘等全部冲泡掉以避免感染;第二步取出巨大髂骨填塞股骨折断处,用钢板固定,等于重建了股骨近端;第三步取三根肌腱重建髌韧带;第四步联合长海医院医生一起完成了复杂的皮瓣覆盖术,修复病人早已溃烂的皮肤。经过数次艰难的手术后,病人保住了双腿,如今已经能正常走路了。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李国东

正是对病人的这份精细态度与责任心,才能让他讲出“医生的成就感与伟大之处就在病人一声声的‘谢谢’里,在他们一张张的笑脸上。”

每当疲惫、彷徨、迷茫时,他很喜欢和朋友一起逛逛上海的小马路、创意园区,欣赏老房子外景或内部精致的轮廓线,“精巧的设计时刻提醒我对待每位患者都要如此精细。”

超高的反弹力、极强的毅力、精细的人生态度与仁爱情怀,构成了李国东的性格底色,也让他完成了从学医到行医的华丽蜕变,同时他也成为许多患者的榜样,让他们意识到:当一个人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他的阳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华南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huananrx.com/health/1196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